中俄攜手育棟梁 教育強國作貢獻
諾亞教育團隊訪問俄羅斯探索教育出海新模式
放眼全球圖創(chuàng)新,遠赴俄都尋合作。為加快諾亞教育國際化、多元化、現(xiàn)代化辦學步伐,培育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創(chuàng)新型拔尖人才,3月16日-23日,河北諾亞集團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兼總校長王建剛帶領諾亞團隊與北京良智教育集團董事長白云天、唐山英才教育集團董事長劉建凱、《德育報》總編輯張國宏等教育工作者組成的冀德書生聯(lián)盟代表團來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與大學、中學師生座談交流,探討新的聯(lián)合辦學方式,謀求中俄教育合作創(chuàng)新、攜手發(fā)展的新模式。
中俄友好方興未艾 教育合作正當其時
隨著國際形勢的紛紜變化,促使中俄兩國在文化、教育、經濟等方面交流互動不斷增多,友誼不斷加深,這是促成這次訪問的國際背景。訪問的對接聯(lián)系由旅居莫斯科30多年的華裔作家、莫斯科市政府教學中心教師、中文奧林匹克競賽評委、“友好學?!眳f(xié)會主席黃瀞,國際“勝利繼承者”聯(lián)盟主席瓦列里等人完成。黃瀞、瓦列里等是熱心中俄教育合作的友好人士,此前,他們利用其在俄羅斯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人脈關系和教育資源,大力推進中俄合作辦學,曾經于2024年11月29日成功組織了由俄羅斯五家中學和冀德書生聯(lián)盟三家成員單位參加的線上交流會,從而建立了聯(lián)系,開始了兩國各校之間的交往。這次冀德書生聯(lián)盟組團來訪,就是上次網上會議的延伸和繼續(xù)。
此次參訪團得以實現(xiàn)同時對多所國際頂尖高校及俄羅斯本土一流中學的訪問,實屬不易,亦屬罕見。鑒此,參訪團成員在出訪籌備階段均開展了周密規(guī)劃,系統(tǒng)梳理形成涵蓋教育教學領域的三十余項專業(yè)議題,攜至訪程中予以深入探討。
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國際化辦學新突破
自2009年創(chuàng)辦以來,諾亞教育堅持大愛育人,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實現(xiàn)了“中國名校、世界一流”目標。但要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就必須要走國際化、多元化、現(xiàn)代化辦學之路,為學生們找到更多的成才出口,提供更多的選擇,這是諾亞團隊這次出訪的初衷。
白手起家不易,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更難。諾亞教育如何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質量發(fā)展?這是董事長王建剛一直在認真思考的問題。他認為,面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新時代,諾亞教育要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就必須要堅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求,走出大山、走出國門、走向國際,走國際化辦學的新路子,為學生打造國際交流的平臺,這樣才能突破瓶頸,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多年以來,他一直把國際化辦學當作諾亞教育的重點工作來抓,為尋求國際化辦學新路徑,先后出訪丹麥、瑞典、挪威、芬蘭、以色列、德、法、日、韓等多個國家,還邀請韓國建國大學教授前來諾亞集團訪問,達成了合作辦學的協(xié)議。目前,諾亞集團已經開設了英語、日語、韓語課程,俄語課程即將開設。
高中合作大有可為 互相促進方法多樣
莫斯科是俄羅斯最大的城市,擁有世界級的教育資源。在這里,有眾多優(yōu)秀的中學可以合作。當?shù)貢r間3月17日下午,代表團訪問國立莫斯科市2097學校。該校是一個綜合性的教育中心,各種教學設施齊全,提供從小學到高中不同階段的教育。
黃瀞、瓦列里和2097學校校長加莉娜、國立莫斯科市1248學校校長妮娜、莫斯科州特維爾市市立35中學校長柳博芙、莫斯科州梅季希市市立第三中學校長伊凡以及莫斯科市教育工會主任娜塔莉婭、非營利自主補充專業(yè)教育組織主任維亞切斯拉夫、高等私有化與創(chuàng)業(yè)學院院長謝爾蓋等許多教育界知名人士參加了在該校一樓會議室舉辦的座談會,他們紛紛對中國客人表示歡迎并介紹了各自的辦學情況。
王建剛、白云天、劉建凱等介紹了各自教育集團的規(guī)模和辦學理念、育人成果,并分別就中俄兩國在基礎教育階段合作辦學的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畢業(yè)生安置等方面提出了探討的問題。
雙方代表就合作辦學的課程設置、交流形式、合作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研討。大家一致認為,今后雙方可以建立友好學校,互派教師講課或學習,學生可以開展夏令營、學生短期交換、開設語言課程共建,通過新媒體開展線上、線下主題交流,成為“手拉手好朋友”,師生建立“筆友”關系,進行書信往來增進友誼、提高語言水平等合作方式。
討論中,王建剛提出的通過開展紀念抗戰(zhàn)勝利和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舉辦短視頻拍攝交換,以《我是誰?》《我的學校》《我的家庭》等日常生活所見為題寫作,開展優(yōu)秀教師交流、學生交換,進行沉浸式文化體驗等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揚。
為接待這次訪問,俄方各校準備充分,熱情周到,尤其令人感動的是莫斯科州特維爾市市立35中學校長柳博芙等冒雪從160多公里外趕來,不但詳細介紹其學校情況,還熱情邀請代表團到學校進行訪問,但因為行程所限不能前去,甚為遺憾。
最后,瓦列里高度評價這次會談的成果,并希望此類活動能持續(xù)開展下去,不斷拓展合作方式和途徑,為兩國教育友好合作展現(xiàn)作為。
在參觀學校過程中,代表團成員對該校注重實際操作,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而建立的AI、電工、工程、維修等課程和在教室里布置齊全的化學、物理等實驗設施,讓學生邊聽課邊動手的教學方式感到新奇和欽佩。
3月20日,代表團還訪問了1874中學,學校組織的體操、舞蹈、合唱、鋼琴演奏等節(jié)目充分展示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雙方座談階段,三家代表介紹了經驗。
大學入學手續(xù)簡單 語言過關最為關鍵
訪俄期間,代表團先后訪問了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俄羅斯國立研究大學、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在與三所大學師生交流探討中發(fā)現(xiàn),目前,因為受俄烏沖突影響,一些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大學的教育合作項目幾乎停頓。目前,俄羅斯國際化辦學的重點已經轉向中國,所以各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摩肩接踵,如過江之鯽。
在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莫斯科大學)的校園里,代表團就遇到成群結隊的中國留學生。其中來自北京的于越在莫斯科大學語言與區(qū)域研究專業(yè)大三就讀,他說自己高中畢業(yè)后,就申請了來此求學,因為語言過關順利入學,學費每年大概17000元人民幣。在莫斯科大學主教學樓前的廣場上,還遇到來自河北邢臺的兩名研究生和來自河南的一名博士生,他們表示畢業(yè)之后計劃留在俄羅斯工作和生活。
據莫斯科大學教師介紹,從今年開始,俄羅斯要建立針對外國人的俄語標準化入學考試。也就是說,今后中國高中生只要有高中、職高畢業(yè)證(或高中成績證明)和俄語合格證,每年5月提交申請材料,8月份就可以就讀俄羅斯的大學。另外,俄羅斯的大學如莫斯科大學等每年春季、秋季有兩次校園開放日,有留學意向的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前來考察,也可以在線上觀看。俄羅斯沒有針對外國留學生的獎學金,留學生的學費完全自理。對于俄語不過關的學生,可以參加一年或半年的預科,等過關之后再入學。這里雖然入學手續(xù)簡單,但入學之后要求很嚴格,代表團也聽到了有留學生因考試不過關被退學的案例。
在各大學訪問期間,大家還就大學預科課程的組成部分及其與入學后專業(yè)選擇的關系、大學對中國高中的專項留學項目、“俄語+專業(yè)”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有意向留學的學生提供直接的升學途徑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就在中國高中學校設立留俄預科班、優(yōu)秀學生培養(yǎng)基地,建立友好學校關系等達成了意向。
訪問期間,代表團還參觀了著名的克里姆林宮、紅場、列寧陵墓、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央博物館、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航天博物館、莫斯科凱旋門、勝利公園,觀看了馬戲表演,加深了對俄羅斯民族精神、歷史進程、文化傳統(tǒng)和宗教信仰的了解。
總結這次莫斯科之行,王建剛說,中俄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在教育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大有可為。這次訪問中俄雙方在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科研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度交流,為共同探索培育具備新時代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參與國際事務、融通多元文化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礎。這將為今后諾亞教育國際化辦學,甚至在海外辦學打下基礎,創(chuàng)造機會。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搭建兩國師生更加廣闊的交流平臺,在國際教育合作上樹立新的典范,為兩國教育發(fā)展,為中俄友誼長存作出積極貢獻。